为助力2025级研究生安全平稳适应大学环境,提升健康防护意识与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积极响应第三批急救校园建设的号召,9月17日,研究生工作部、校医院携手雁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雁塔校区西阶学术报告厅开展了传染病防治讲座、医保政策科普、应急救护培训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由校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人洪艳萍和急救负责人伍晓燕主持。


秋季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期与传染高峰期,为增强广大新生的传染病防控意识,防止各类传染病在校内蔓延,雁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李海军带来了结核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和措施讲解。他系统梳理了结核病的早期症状识别方法、规范治疗流程以及校园防控重点举措,内容丰富且实用,让新生们对传染病的防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了巩固传染病健康教育成果,校医院医务人员在健康科普的同时,向在场新生发放了传染病防治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并对同学进行耐心讲解和指导,进一步强化了广大学生对传染病防治重要性的认识。



医院学生医保专干李红霞向2025级研究生科普了大学生医保政策相关知识,详细讲解了大学生医保门诊就诊、住院等报销流程和注意事项。这一举措帮助同学们加深了对大学生医保的认识,让他们在未来的校园生活中能更好地利用医保政策保障自身健康。

在急救培训环节,伍晓燕凭借丰富的急救经验和专业知识,引领校医院护理部急救团队紧密围绕校园内高频发生的突发晕厥、心跳骤停等意外情形,精心设置了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使用培训模块,使教学内容更贴合新生日常校园生活,切实增强了培训的实用性与针对性。急救团队优秀护士谭亚以实际急救案例为切入点,系统讲解急救理论与核心操作原则。伍晓燕亲自带领团队逐环节拆解“环境评估、意识判断、紧急呼救”等急救全流程,重点明确心肺复苏按压深度需保持在5~6厘米,频率要达到每分钟100~120次,以及AED电极片贴放位置等关键技术指标,让同学们对急救操作有了清晰的认知。护士长海春会以身施教,现场演示了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操作流程,动作标准、讲解细致,每一个步骤都展示得淋漓尽致。



随后,现场新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急救模拟人开展实操练习。伍晓燕与培训人员全程巡回指导,密切关注同学们的操作情况,对操作偏差即时纠正、细致讲解。比如在按压环节,若发现同学按压深度不够,便会及时指出并示范正确的按压力度和深度;对于AED电极片粘贴位置不准确的同学,也会耐心说明正确的粘贴位置和方法。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学习每一个操作步骤,急救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
伍晓燕在活动中强调,急救知识和技能是同学们在校园生活乃至未来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本领,它不仅关乎个人的生命安全,更是一份对他人生命负责的担当。希望大家高度重视此次培训所学,将这些知识和技能真正转化为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有能力在关键时刻向他人伸出援手,成为守护生命的“第一响应人”,为校园安全和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系列活动的开展,是校医院落实第三批急救校园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不仅提升了2025级研究生的健康防护意识和急救能力,也为营造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校医院将继续积极推进急救教育工作,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为师生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
文:赵利剑 图:詹华斌 编辑:詹华斌 审核:李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