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
作者:李文霞 时间:2015-12-08 点击数: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它主要是通过被鼠咬伤或进食被老鼠排泄物(屎、尿)污染的食物等途径而感染。典型表现为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泻、腹痛、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有肾脏损害。流行广,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如何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1.
预防接种疫苗:接种双价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双价疫苗能有效地预防家鼠型和野鼠型出血热病毒的感染,是预防出血热的首选疫苗。16?70岁健康人群均可接种,基础免疫2针,加强1针。
2. 防鼠、灭鼠。这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
3.
管理好食品。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残羹剩饭不要乱倒;食物放在老鼠接触不到的地方;食具用前应煮沸消毒等。
4.
搞好环境卫生。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对方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的食物、隐藏场所及鼠孳生地;先洒水后扫地,防止吸入带毒尘埃;清除草丛等。
5.
及时就诊。不明原因发热(39?40°)、被老鼠咬伤,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应及时就诊,就地治疗。
校医院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