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脑的预防与控制健康教育处方

作者:李文霞 时间:2015-12-08 点击数:

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为冬春季,人群对流脑普遍易感,在各年龄组人群中均可发生,一般好发于15岁以下儿童,学校人员以青少年和儿童为主,活动范围比较集中,是发生流脑暴发或流行的高危人群。
        流脑的病原菌分为A、B、C、D、W等13个群,但在我市95%以上的流脑病例均是由A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
病人和带菌者是流脑的传染源,脑膜炎双球菌一般寄生在病人或健康带菌者的鼻、咽部粘膜内,咳嗽、说话、打喷嚏时,喷射出大量带菌的飞沫,污染空气,健康人一旦吸入,在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脑膜炎双球菌就会由呼吸道进入血液,而后达到颅内,引起脑膜炎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2?3天,C群流脑与A群早期症状没有明显区别,均有类流感样的高热,伴有头痛、呕吐、咽痛、鼻塞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进一步出现颈项强直、烦躁、抽风、皮肤粘膜有出血点或淤斑。一般病人经及时治疗,1?3周病情好转。少数病人起病急骤,休克型和脑膜脑炎型的重症病人如不及时治疗,24小时内将危及生命。与过去常见的A群流脑相比,近期发生的C群流脑具有易传播、起病急、病程进展快等特点。
        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冬春季气候多变,应注意气温变化而随时增减衣服,要注意防寒保暖。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课间要常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
        3、由于呼吸道疾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教室应注意空气流通,要保证经常通风换气和阳光充足,保持生活、学习环境空气新鲜、洁净。
        4、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不要频繁出入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更不要携带儿童出入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护,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5、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注重合理饮食,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
        6、在流行的高峰季节里,一旦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类似症状要提高警惕,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如果已经与病人有过密切接触,可连续3天服用磺胺类药物进行预防。
        7、流脑是疫苗可控制疾病,我市从1984年起将接种流脑疫苗(A群脑膜炎奈瑟菌荚膜多糖菌苗)纳入计划免疫范围,对1、2、4、7岁儿童予以接种,对目前尚未接受全程免疫的儿童,要及时进行补种,如果学校一旦发生暴发疫情,要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应急接种A群或A+C群流脑疫苗。  

Copyright© 西安石油大学校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电子二路东段18号 邮编:710065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